——附真实案例+转永居时间表
01 续签高峰已至,新政趋严的三大信号
2025年香港高才通迎来首轮续签高峰,近1.4万人签证到期,入境处已处理9044宗申请(获批率94%)。但政策风向已变:
审核升级:从“形式审查”转向“实质审查”,重点核查两址两税(住址证明+公司地址、薪俸税+利得税)
时间计算新规:首签3年内未建立工作联系者,前2年可能不计入永居7年时限
续签成本激增:一家三口续签费用达5700港币,较往年翻十倍。

关键提示:高才通仅一次获批机会,断签即永失资格!
02 2025续签模式调整:抓住“顶尖人才”红利期

注:顶尖人才通过“3+6”模式最快9年拿永居(普通模式需12年)
03 续签避坑指南:四类方案操作要点
方案1:香港本地受雇(适用80%申请人)
避坑点:薪资需超行业水平(金融岗≥5万/月),挂靠空壳公司将被追溯
必备材料:强积金记录+雇佣合同+公司审计财报
方案2:创业自雇(企业家首选)
低成本策略:收购现成店铺(30万起)比注册新公司更易证明“真实运营”
关键指标:营业额≥200万港币/年,雇佣至少1名本地员工
方案3:跨境工作(外派高管专属)
年薪门槛:120万港币+香港纳税记录
致命漏洞:差旅记录缺失者33%被拒(2025年案例数据)
方案4:自由职业(保险/顾问适用)
隐形陷阱:年均收入<50万港币者仅获批1年短签

04 案例对比:成败就在这些细节!
✅ 成功案例:张先生(科技公司创始人)
方案:注册香港公司+收购本地IT服务商
操作:租赁实际办公室、雇佣3名员工、年营收600万
结果:获6年顶尖人才签证,利得税单成关键证明
❌ 失败案例:李女士(跨境教育高管)
失误点:年薪150万但无香港税单,差旅记录仅显示年均15天在港
结果:续签被拒,因未证明“香港为决策中心”
05 转永居核心:破解“通常居住”迷思
入境处明确:无硬性居住天数!但需证明“以香港为主要生活中心”:
1. 家庭纽带:配偶在港工作/子女在港就读(提交入学证明)
2. 经济贡献:连续7年纳税记录+强积金缴纳
3. 社会联系:社区服务记录、房产购置证明
4. 离港解释:超6个月离港需医疗/外派证明
06 2025行动清单:三步锁定永居
⏰ 首签6个月内:注册公司或签订雇佣合同,激活“7年倒计时”
每年建档:保存水电账单、税单、MPF记录(避免突击补材料) 第5年启动:梳理业务贡献数据(营业额
纳税额/雇员数)
政策预警:2025年9月《施政报告》或再调整人才政策,建议尽早布局
2025年高才通续签已从“抢人才”转向“留人才”,真实贡献>资质光环。无论是收购店铺、跨境履职还是本土创业,核心在于构建可验证的香港纽带。毕竟,94%的通过率背后,是6%因“材料悬浮”错失机会的遗憾案例。